加为收藏 |  在线招聘 |  SSL VPN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 > 健康园地 > 正文
今天是 
就医指南
医生为什么总让我戒辛辣食物?这科学吗?
本篇发布于:2015-04-21 共点击:650次

【导读】不知你发现没有,在几乎一切疾病的饮食调整中,都也许提及到“忌讳辛辣影响饮食”这一条。它闪现在各种各样的养生书籍里,像一条金科玉律通常。怪异的是,很少有人解说这到底是为什么?关于忌讳辛辣食物,咱们是不是过于草木皆兵?生病过后忌讳辛辣,到底有哪些科学依据呢?



辛辣到底是什么?


辛是一个象形字。在甲骨文里,它像一把刑刀,意为“大罪”。古文中有“辛甚曰辣”、“江南曰辣,我国曰辛”等说法。

也即是说,辛即是辣。说起辛辣,大家最先想到的是辣椒。风趣的是,辣椒算是进口货,辣椒作为食材进入我国人的食谱,也是明末以后的事了。


不过,我国古代有许多食材也能导致辣味,主要是葱、韭、蓼、蒿、芥,统称为五辛。广义上的辛辣食物,包含辣椒、花椒、芥末、胡椒、葱姜等。


说起辛辣食物,你首要想到的可能即是辣。不过,辣并不是一种味道,而是一种痛觉体会。辛辣食物让人感触到火辣辣,是因食物里的辣椒素能与口腔、咽喉等部位的辣椒素受体联系。这种受体被激活后,就会发生一种灼痛的感触。


这种受体还能被温度超过 43 摄氏度的热水激活,这也是为何热水烫嘴的缘由之一。吃了辣椒,想喝口热水缓解,只会加重火辣辣的感触。辣椒素是一种脂溶性物质,此刻吃一口脂肪含量高的食物(比方肥肉),更有助缓解火辣辣的感触。


辣有啥含义吗?咱们以辣椒为例。对很多人而言,辣椒所导致的“辣味”感触,是一种低危险的痛觉体会,可以影响大脑发生内啡肽等物质,反而导致愉悦的感触,这也恰是“无辣不欢”的一种解说。


在各地不一样的饮食文化里,各种辛辣味食材的选择,也构筑了个别的饮食偏好。比方,很多北方省份生吃葱蒜;湖南、贵州及四川等省份,则嗜好辣味。西南师范大学的蓝勇教授,曾对我国饮食辛辣口味的地理分布及成因进行过研讨。他发现,长江上游是重辣区,北方为淡辣区,东南滨海为淡味区。冬天日照少、湿润而寒冷是构成辛辣重区的首要环境要素。




什么人该少吃辛辣食物?


1. 简单出汗者

许多人在吃辣后,会一脑门子汗。原因是什么呢?如前面所说,辛辣食物会致使火热痛。它可致使体温添加,加速代谢,致使发汗。所以,假如你是一个格外简单出汗的人,主张少运用辛辣食物为妙。


2. 简单失眠者

假如你常常失眠乃至有神经衰弱,主张晚餐不食用辛辣食物,以免胃肠火热不适,睡前无法平静下来,致使入眠艰难。


3. 胃肠不适者

对大多数患有消化道疾病的人而言,医师常主张在治疗期间尽量少食用或杜绝辛辣食物。主要原因在于,人体的消化道里散布着大量的辣椒素受体。辣椒在嘴巴里,会让你感受火辣辣的;当它进入胃肠道时,会影响胃肠道的活动。


许多人在过多吃辣后,会呈现拉肚子现象,其有些原因正是吃辣致使胃肠道不规律活动添加,致使肠内容物在肠道停留时间过少,致使粪便淡薄。因而,对于急慢性胃肠炎、肠易激综合征、克罗恩病、溃疡性结肠炎等患者而言,也主张少食用辛辣食物。


值得弥补的是,消化道溃疡主要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致使的,辛辣影响食物并不致使消化道溃疡。可是,它会加重消化道溃疡患者的胃肠不适感。因而,患有消化道溃疡时,主张少运用辛辣食物,以防止加重表现。


有研究者对于某高校女生进行调查,成果发现,辛辣食物、喝酒和零食是肛肠疾病的风险要素。有句俗话,叫做“辣椒辣两端”。辣椒不但让嘴巴火辣辣,也会让肛门火辣辣。因而,患有痔疮、肛裂、肛瘘及肛窦炎的人,主张少食用辛辣影响食物。


4. 口舌灵敏者

对辛辣食物灵敏的人,在食用过辣或过多辛辣食物后,也许呈现嘴唇红肿乃至呈现地图舌。后者是一种特别的过敏反应,是舌黏膜浅层的边际剥脱性舌炎,常可呈现巨细及形状的改变,并具有游走性的特点。一般来说,地图舌是一种自限性炎症,会逐步康复,但可呈现味觉反常,可持续几天乃至一个月。


5. 咽喉不适者

假如你患有急性咽喉炎、会厌炎、扁桃体炎等,主张暂时防止辛辣食物。辛辣食物会加重这些部位的黏膜影响与痛苦,乃至加重部分充血,致使不适表现加重。




无错无害的中肯建议


嗜好辛辣只是一种口味上的偏好。与甜、酸、咸等味觉相比,暂时缺少一味辛辣,也并不会让食物立即难吃起来。客观来说,虽然辛辣食物并非引起某些疾病的罪魁祸首,但辛辣食物的确可加重这些疾病的症状,让人的感受更差。


鉴于保健或者病后恢复的考虑,普通百姓都希望从医生那里听到一些实用的饮食调整方案。避免或少食用辛辣食物,就像戒酒戒烟、少吃油腻食物一样,是一种绝对没错且无害的中肯建议。尤其对于某些身体不适或者特殊体质的人,还是少图一时之快吧。

版权所有: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/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| 备案序号:苏ICP备10002942号
联系地址:徐州市煤建路32号 咨询邮箱:xkzyyxc@163.com 邮编:221006
声明:本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,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,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,请速与我们联系

苏公网安备 32039502000003号

Copyright © 2005-2014 [www.xzkwjtzyy.com] All Rights Reserved.